歲月無跡、青春有痕--記收費站春運保暢的那些事
發布時間:2021-03-12 09:54:20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春運日前即將結束,回想春運保暢的那些事,幾個同事的身影浮現在眼前,寫了一段文字,記錄一幅畫面。
G60滬昆高速江西上饒境內路段的車流高峰每天都在持續,尤其是前往浙江、上海方向的截面流量最高可達50輛/分鐘。為了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南昌南管理中心上饒收費所管轄的四個收費站每天都會配合高速交警部門實行入口單向封閉及出口分流。據統計,節后半個月時間里,該所四個收費站入口單向或雙向封閉多達98次,出口分流26次。面對巨大的通行壓力,該所的干部員工不懼困難、日夜奮戰,為過往司乘營造了安全、快捷的通行環境。

凌晨剛過2點,隨著手中的便攜式收費機一聲聲“滴”的聲音,一輛輛小客車從收費員毛亦男的身邊駛過,這已是她這周遇見的第4次出口分流了。由于主線通行壓力過大,電子地圖的導航系統會把大量車輛引導至楊梅嶺收費站出口,而這種引導事先往往毫無征兆,每天出現的時間也無毫無規律,只有當收費廣場車輛突然猛增,收費站工作人員才會意識到,所以大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導航分流”。為此,毛亦男每天在崗時都會時刻注意車流量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就立即向班長報告。由于楊梅嶺站匝道窄、車道少,所以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毛亦男都會操起便攜式收費機增開新的服務窗口,在初春的寒夜里一站就是2個多小時,她也人如其名,亦如男子一般堅強。
“師傅,因高速主線車流量過大,收費站往浙江方向的入口暫時封閉,為了您的行車安全,請改道320國道。”上饒經開區收費站的葉松已經不記得向多少位司乘做過這樣的解釋工作,他只是覺得口中有點干,便用抿了抿嘴唇。雖然他因為其他工作暫時被借調至站機關,但一有時間,葉松就會趕赴現場支援其他同事。春節過后主線浙江方向的車流每天都洶涌不止,經開區站入口浙江方向封閉的次數和時間也顯著增加,單次最長封閉時間超過13個小時。雖然收費站利用顯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提醒入口車輛,但每天仍不斷有司機尤其是貨車司機上前詢問,或將車輛停在入口外廣場不遠的路邊等待,這對人身或過往車輛來說都是安全隱患。所以,每天葉松都會來到現場,主動到司乘身邊耐心做好解釋和勸返工作,既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也大大減輕了一線班組的工作壓力。
“報告站長、我們站出口又出現分流了。”在現場巡查的弋陽收費站女班長朱婷一邊通過對講機向值班站長報告,一邊指揮班員增開車道。當所有通道都打開后,她迎向車流,指揮不同類型的車輛分道行駛,讓司乘以最快的速度通過收費站。由于春節過后返程車流量巨大,為了通行安全,每天都有大量車輛從弋陽站被分流至相鄰國道行駛,而在朱婷的單個班次里分流最多達3次,所以出口分流對于朱婷來說已是司空見慣,而在她心里,保通保暢這根弦也從未放松,“時刻警惕、及時發現、立即報告、迅速處置”已經成為她每天牢記的工作守則。
“兄弟姐妹們,再堅持一下,已經看得見車流尾巴啦!”上饒西收費站女站長戴香黎在對講機里為現場的其他同事鼓勁,她在收費廣場的車流里穿梭,指揮引導車輛有序駛入各個通道,此次出口分流也接近尾聲。作為全省重點保暢收費站,春運期間,上饒西站每天出入口通行流量達到1.2萬輛,出口分流、入口封閉也是“家常便飯”。一邊是保通保暢,一邊是引導勸返,作為一名管理者,戴香黎總能妥善安排、合理調度,把出入口的“兩頭堵”的風險消除于萌芽之中;而作為一名黨員,戴香黎總是身先士卒,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自己,把關心和鼓勵送給他人。在她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上饒西站整個春運期間共順利處置封道分流任務36次。( 黃玉豐)
G60滬昆高速江西上饒境內路段的車流高峰每天都在持續,尤其是前往浙江、上海方向的截面流量最高可達50輛/分鐘。為了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南昌南管理中心上饒收費所管轄的四個收費站每天都會配合高速交警部門實行入口單向封閉及出口分流。據統計,節后半個月時間里,該所四個收費站入口單向或雙向封閉多達98次,出口分流26次。面對巨大的通行壓力,該所的干部員工不懼困難、日夜奮戰,為過往司乘營造了安全、快捷的通行環境。

凌晨剛過2點,隨著手中的便攜式收費機一聲聲“滴”的聲音,一輛輛小客車從收費員毛亦男的身邊駛過,這已是她這周遇見的第4次出口分流了。由于主線通行壓力過大,電子地圖的導航系統會把大量車輛引導至楊梅嶺收費站出口,而這種引導事先往往毫無征兆,每天出現的時間也無毫無規律,只有當收費廣場車輛突然猛增,收費站工作人員才會意識到,所以大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導航分流”。為此,毛亦男每天在崗時都會時刻注意車流量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就立即向班長報告。由于楊梅嶺站匝道窄、車道少,所以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毛亦男都會操起便攜式收費機增開新的服務窗口,在初春的寒夜里一站就是2個多小時,她也人如其名,亦如男子一般堅強。



上一篇:玉山收費站組織“弘揚美德、奉獻愛心”捐款活動
下一篇:高速路上這些“春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