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南管理中心:大數據看只爭朝夕、砥礪前行的養護管理
發布時間:2023-01-10 15:32:11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進入新時代以來,省交投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群策群力、團結一致,以降本增效為目標,以精細化、集約化為著力點,全面開展高速養護科學管理,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以實績支撐“十四五”養護管理工作開好頭、起好步。
2022年,該中心高速公路養護完成7486萬元,其中日常費用2627萬元,養護工程4534萬元,附屬房建設施養護完成989萬元,工程養護計劃執行情況良好。全年批復實施的養護工程(含房建、含續建)共計12項,計劃明年完成項目交通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一期工程總產值318萬元,清障救援隊一站式綜合樓建設、梨溫上饒市境內路域環境專項整治工程總產值79萬元。目前,該中心部省專項如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東昌高速贛江特大橋作為首次安裝監測系統的大橋,全橋布設了126個監測點,監測環境、作用、響應、變化四個方面10項指標,做到應測盡測,實現橋梁管養流程化、可視化、智慧化。
該中心自2021年對所轄路段全線交安設施工程及部分應急工程采取材料自購、勞務外包的形式實施自營改革試點。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交安設施自營工程累計節約成本314萬元,占交安設施累計產值的25%;2021年路產維修支出費用較2020年同比下降31%,第一次實現路賠費用盈余103萬元。其中護欄修復及時性和應急時效性較往年對外承包同比增長32%,高達95%以上。

該中心還開創昌寧北段日常保潔綠化自營新局面,通過勞務派遣聘請8人承擔了全線每月140公里主線、6個互通、3個大型樞紐和133座橋梁日常保潔、交通事故應急處治、道路兩側綠化管護等日常養護、路容路貌效果良好。

一年來,為解決大流量交通下頻繁施工封道作業帶來的安全風險大、道路擁堵等“老大難”問題,該中心積極推行“集約化”養護施工新模式,統籌專項工程、日常小修、路損維修等多汁養護隊伍,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實現大兵團協同作戰,達到提效率、穩安全、保暢通的目標。數據顯示,有87個施工點、共計2949立方米的瀝青砼路面銑刨重鋪及標線恢復任務原本需要24天、近100余次封道才能得以完成,現僅用5天即完成了試點路段路面養護工程全部施工任務,日均施工產值較去年同比增長超300%,工期縮短近87.5%,施工效率較傳統養護模式大幅提升。

數據表明,集約化養護讓通行更安全。按照“最多封一次、最多養一次”的原則,每日至少投入4個路面施工班組、4個小修班組、4個保潔班組、現場流水作業人員高達200余人、各類型車輛設備90余臺,對該路段開展日常小修以及專項養護。據初步統計,其中日常小修病害處治、路損維修等減少二次封道近300余次,有效減少封道安全隱患,實現了社會效益最大化,同步實現質量更佳,去年年路面養護工程交工驗收中,路面工程所有養護單元(銑刨重鋪以及易密實超薄罩面)實測關鍵項目路面壓實度和厚度合格率均為100%,交安工程所有養護單元實測關鍵項目標線逆反射亮度系數和標線厚度合格率均為100%,較往年有大幅提升。
一路走來,該中心在養護管理深化科技創新,逐步實現了部分智慧管養。以“青年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創新推出了護欄矯正打磨一體裝置、防阻塊修復裝置以及中分帶臨時防眩裝置等“微創新”成果,其中共兩項成果在路網微創新大賽中斬獲獎項,同時被收錄進集團微創秀優秀案例。數據顯示,如救援信息百米牌從2022年8月份推廣至今,累積幫助40余名司機快速報警,幫助身處困境中司乘節約信息查詢與對接時間10~20分鐘,獲得司乘人員高度認可;自主研發道路多功能清理“神器”,切實滿足保潔作業中“一個工具、多個功能”的使用需求;通過給反光彈立柱安裝方形槽鋼底座,有效解決大交通流下匝道口反光彈立柱損壞頻繁、安裝過程繁雜冗長等問題。

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該中心將在養護科學管理這條路上只爭朝夕,在新征程中只爭朝夕、砥礪前行,按照集團“十四五”高速公路區域管理優化,進一步綜合施策、銳意進取,全面構建新時代養護管理大格局。(胡丹 工程養護部)

2022年,該中心高速公路養護完成7486萬元,其中日常費用2627萬元,養護工程4534萬元,附屬房建設施養護完成989萬元,工程養護計劃執行情況良好。全年批復實施的養護工程(含房建、含續建)共計12項,計劃明年完成項目交通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一期工程總產值318萬元,清障救援隊一站式綜合樓建設、梨溫上饒市境內路域環境專項整治工程總產值79萬元。目前,該中心部省專項如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東昌高速贛江特大橋作為首次安裝監測系統的大橋,全橋布設了126個監測點,監測環境、作用、響應、變化四個方面10項指標,做到應測盡測,實現橋梁管養流程化、可視化、智慧化。
該中心自2021年對所轄路段全線交安設施工程及部分應急工程采取材料自購、勞務外包的形式實施自營改革試點。數據顯示,自2021年起交安設施自營工程累計節約成本314萬元,占交安設施累計產值的25%;2021年路產維修支出費用較2020年同比下降31%,第一次實現路賠費用盈余103萬元。其中護欄修復及時性和應急時效性較往年對外承包同比增長32%,高達95%以上。

該中心還開創昌寧北段日常保潔綠化自營新局面,通過勞務派遣聘請8人承擔了全線每月140公里主線、6個互通、3個大型樞紐和133座橋梁日常保潔、交通事故應急處治、道路兩側綠化管護等日常養護、路容路貌效果良好。

一年來,為解決大流量交通下頻繁施工封道作業帶來的安全風險大、道路擁堵等“老大難”問題,該中心積極推行“集約化”養護施工新模式,統籌專項工程、日常小修、路損維修等多汁養護隊伍,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實現大兵團協同作戰,達到提效率、穩安全、保暢通的目標。數據顯示,有87個施工點、共計2949立方米的瀝青砼路面銑刨重鋪及標線恢復任務原本需要24天、近100余次封道才能得以完成,現僅用5天即完成了試點路段路面養護工程全部施工任務,日均施工產值較去年同比增長超300%,工期縮短近87.5%,施工效率較傳統養護模式大幅提升。

數據表明,集約化養護讓通行更安全。按照“最多封一次、最多養一次”的原則,每日至少投入4個路面施工班組、4個小修班組、4個保潔班組、現場流水作業人員高達200余人、各類型車輛設備90余臺,對該路段開展日常小修以及專項養護。據初步統計,其中日常小修病害處治、路損維修等減少二次封道近300余次,有效減少封道安全隱患,實現了社會效益最大化,同步實現質量更佳,去年年路面養護工程交工驗收中,路面工程所有養護單元(銑刨重鋪以及易密實超薄罩面)實測關鍵項目路面壓實度和厚度合格率均為100%,交安工程所有養護單元實測關鍵項目標線逆反射亮度系數和標線厚度合格率均為100%,較往年有大幅提升。

一路走來,該中心在養護管理深化科技創新,逐步實現了部分智慧管養。以“青年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創新推出了護欄矯正打磨一體裝置、防阻塊修復裝置以及中分帶臨時防眩裝置等“微創新”成果,其中共兩項成果在路網微創新大賽中斬獲獎項,同時被收錄進集團微創秀優秀案例。數據顯示,如救援信息百米牌從2022年8月份推廣至今,累積幫助40余名司機快速報警,幫助身處困境中司乘節約信息查詢與對接時間10~20分鐘,獲得司乘人員高度認可;自主研發道路多功能清理“神器”,切實滿足保潔作業中“一個工具、多個功能”的使用需求;通過給反光彈立柱安裝方形槽鋼底座,有效解決大交通流下匝道口反光彈立柱損壞頻繁、安裝過程繁雜冗長等問題。

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該中心將在養護科學管理這條路上只爭朝夕,在新征程中只爭朝夕、砥礪前行,按照集團“十四五”高速公路區域管理優化,進一步綜合施策、銳意進取,全面構建新時代養護管理大格局。(胡丹 工程養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