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的“橙衣戰士”--你平安回家,我一路守護
發布時間:2020-02-05 15:24:13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滬昆高速梨園至楊梅嶺91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有一支“橙衣戰士”隊伍——楊梅嶺清障救援隊,全稱為江西省高速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楊梅嶺清障救援隊。2020年春運加持疫情突襲,對一個剛組建只有二十來天、二十個人的隊伍來說,無疑是壓力山大。

這條路,是江西高速車流量最大的路之一,“春運”要付出比平時多幾倍的精力去路況巡查甚至清障救援,維持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春運期間截至2月4日,該隊出動人員600余次、設備460余次,共處理事故、故障拖車386次,簡易事故193,搭電維修車輛83次,處理車流擁堵58次。
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救援隊每位隊員用汗水書寫下無私奉獻的華美篇章。
春運第一天,全員取消休假,所有人員分兩個駐點,時刻保障高速清障救援工作及時有效處置。隨著一聲警笛的鳴響,沒有前奏、沒有預演,“春運保衛戰”打響了。接單、出車、處理、 回程,伴隨著一聲聲對講機里的指令,循環著一遍又一遍,清障救援隊全員枕戈待旦。
“自從加入清障隊,我就明白我的弟兄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真漢子’,其實我現在就想我的弟兄們多休息一會兒,有事情最好讓我一個人上”,清障班長柏楊對我們說到,對話中他的眼里布滿血絲,其實他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了。
徐志勇是清障救援隊的一名吊車司機,在清障隊里他年齡較大,業務水平強,隊員們紛紛尊稱他“老徐”。他是清障隊里的模范司機,也是撐起一個家庭的丈夫、父親。老徐是南昌人,每次回一趟家都要3個多小時,大家都知道他是回家看望妻女,不過至今他已經足足兩個月沒有回過家了。南方的冬天陰冷潮濕,長時間的半夜出車也導致他的腿腳犯起了老毛病,一瘸一拐的他對我們說“每個人都在堅持,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的事情,我在這里年長,更應該給年輕人做一個表率”。
除夕的夜晚,遠處聽見的是禮花的空響,繁華似乎照不進這里,而這月下只有忙碌的身影。此刻高速車流漸少,隊友們似久別重逢一樣終于坐在了一起,以茶代酒舉起杯,相互敬向自己的“戰友”。熊艷龍是清障救援隊的車輛管理員,他和他的八個弟兄分在了玉山養護站駐點,在簡簡單單的“年夜飯”過后, 他又拿起了他的“三件套”——手電筒、扳手、車輛檢測表,對設備、車輛開始檢查維修。“我和這些車子就像‘哥們’一樣,是清障救援隊的一份子,保證它們不出問題,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安全,這是我的任務”。
清障隊伍里還有這么一個人,他身兼數職,在同事眼里他似乎無所不能,性格直爽也是他的標簽,他就是楊梅嶺清障救援隊三班代班長——李凱,他分在了玉山養護站駐點,但他的事情不僅僅是做好清障外勤和值班,還需要玉山、楊梅嶺兩站來回不停的跑,因為他還要做清障工作的行政內業、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一跑就是七、八趟。
“春運”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又給清障救援隊帶來了又一次考驗。面對嚴峻形勢,清障救援隊再次“揚帆起航,必將安全回港”,這不是一句口號,更是對事業、對家庭的責任。
或許,在高速人的眼里,這樣的“年”早習以為常。或許,在他們看來,選擇這份職業就要有一種奉獻和擔當。除非身臨其境,常年一如既往,否則,你能看到多少高速人在春節和父母兒女打完電話后的感人場景、你能感受多少年邁父母、幼年子女守在家中盼望他們歸家的急切心情、你能體會多少除夕夜在寒風中用手電筒檢修車輛和巡邏高速時的那份孤獨和冷清?其實,他們也很渴望回家,渴望父母親手準備的年夜飯,渴望抱一抱自己可愛的兒女,渴望感受家鄉的“年味”...... 但是堅守,鑄就了我們的一路平安,成就了他們的永恒守護。(王順之、李凱)

這條路,是江西高速車流量最大的路之一,“春運”要付出比平時多幾倍的精力去路況巡查甚至清障救援,維持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春運期間截至2月4日,該隊出動人員600余次、設備460余次,共處理事故、故障拖車386次,簡易事故193,搭電維修車輛83次,處理車流擁堵58次。
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救援隊每位隊員用汗水書寫下無私奉獻的華美篇章。
春運第一天,全員取消休假,所有人員分兩個駐點,時刻保障高速清障救援工作及時有效處置。隨著一聲警笛的鳴響,沒有前奏、沒有預演,“春運保衛戰”打響了。接單、出車、處理、 回程,伴隨著一聲聲對講機里的指令,循環著一遍又一遍,清障救援隊全員枕戈待旦。

“自從加入清障隊,我就明白我的弟兄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真漢子’,其實我現在就想我的弟兄們多休息一會兒,有事情最好讓我一個人上”,清障班長柏楊對我們說到,對話中他的眼里布滿血絲,其實他已經3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了。
徐志勇是清障救援隊的一名吊車司機,在清障隊里他年齡較大,業務水平強,隊員們紛紛尊稱他“老徐”。他是清障隊里的模范司機,也是撐起一個家庭的丈夫、父親。老徐是南昌人,每次回一趟家都要3個多小時,大家都知道他是回家看望妻女,不過至今他已經足足兩個月沒有回過家了。南方的冬天陰冷潮濕,長時間的半夜出車也導致他的腿腳犯起了老毛病,一瘸一拐的他對我們說“每個人都在堅持,每個人都有自己分內的事情,我在這里年長,更應該給年輕人做一個表率”。

除夕的夜晚,遠處聽見的是禮花的空響,繁華似乎照不進這里,而這月下只有忙碌的身影。此刻高速車流漸少,隊友們似久別重逢一樣終于坐在了一起,以茶代酒舉起杯,相互敬向自己的“戰友”。熊艷龍是清障救援隊的車輛管理員,他和他的八個弟兄分在了玉山養護站駐點,在簡簡單單的“年夜飯”過后, 他又拿起了他的“三件套”——手電筒、扳手、車輛檢測表,對設備、車輛開始檢查維修。“我和這些車子就像‘哥們’一樣,是清障救援隊的一份子,保證它們不出問題,我們的工作也會更安全,這是我的任務”。
清障隊伍里還有這么一個人,他身兼數職,在同事眼里他似乎無所不能,性格直爽也是他的標簽,他就是楊梅嶺清障救援隊三班代班長——李凱,他分在了玉山養護站駐點,但他的事情不僅僅是做好清障外勤和值班,還需要玉山、楊梅嶺兩站來回不停的跑,因為他還要做清障工作的行政內業、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一跑就是七、八趟。
“春運”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又給清障救援隊帶來了又一次考驗。面對嚴峻形勢,清障救援隊再次“揚帆起航,必將安全回港”,這不是一句口號,更是對事業、對家庭的責任。

或許,在高速人的眼里,這樣的“年”早習以為常。或許,在他們看來,選擇這份職業就要有一種奉獻和擔當。除非身臨其境,常年一如既往,否則,你能看到多少高速人在春節和父母兒女打完電話后的感人場景、你能感受多少年邁父母、幼年子女守在家中盼望他們歸家的急切心情、你能體會多少除夕夜在寒風中用手電筒檢修車輛和巡邏高速時的那份孤獨和冷清?其實,他們也很渴望回家,渴望父母親手準備的年夜飯,渴望抱一抱自己可愛的兒女,渴望感受家鄉的“年味”...... 但是堅守,鑄就了我們的一路平安,成就了他們的永恒守護。(王順之、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