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領 活動搭臺--陳本華參與并指導開展“悅讀高速”讀書沙龍活動
發布時間:2019-12-03 14:52:01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12月2日,中心黨委書記陳本華參與并指導玉山收費所“悅讀高速”讀書沙龍活動,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
陳本華指出:百人企業靠制度、千人企業靠文化,文化是凝聚人心、提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文化引領、活動搭臺將成為中心今后及長期發展的管理戰略,玉山所當前開展的讀書沙龍活動值得點贊。
活動現場,陳本華熱情為大家朗誦《道德經——做人只管善良》,并推薦閱讀《寬恕就是愛2》一書,他和玉山所干部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鼓勵大家通過讀書掌握知識,增強自己,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特別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讀書,在單位上營造出支部和諧的黨建環境,為推進中心各項工作作出貢獻。
據悉,本次活動主要分現場朗誦、推薦一本書、分享交流三個環節,來自基層一線的參賽選手朗誦了《中華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祖國,我為你自豪》等愛國詩篇,推薦分享了《陳覺寫給妻子趙云霄的一封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誰的青春不迷茫》《致加西亞的信》等。
參加活動的干部職工結合自身閱讀和工作實際,進行了讀書交流分享。大家認為,通過組織這種沙龍活動,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也為員工提供了一個交流情感、分享體驗、感知文化的平臺。該支部也將在今后創新活動形式,不定期開展讀書沙龍活動,進一步豐富企業員工文化建設。(胡丹 王慧)
附《道德經》:做人,只管善良
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但至少要善良真誠。
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溫暖身邊的人,照亮世間的路。
《道德經》中說,善者“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
心懷善念者,會居住在善良的環境當中,與同樣善良的人交往,說話辦事踏實、靠譜。
所謂善地、善人、善言、善事,并非獨立存在。
《六祖壇經》中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以善目觀照萬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舉行走人間,人自然變得寬厚博大。
善念驅動善行,善行反哺善念;所到之處即是善地,所遇之人必是善人。
善的表象很柔軟,但它的內核卻充滿著力量。
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善良會轉化為一種土壤,凝聚成一種氣候,滋養著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
一個人的善,可以帶動身邊更多人的善;對某件事的善待,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善行。
這就賦予每個人一種責任:對于我們身邊的人來說,這個世界是否美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善待他們。
人人都有責任為生活增添愛與善意,把世間變成處處充滿陽光的地方。
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是感受世間種種美好的捷徑。
《道德經》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意思是,天道公正沒有偏私,卻總會眷顧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總能得到應有的福報。
世界正在偷偷獎勵善良的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一個小小的善舉會給你帶來怎樣的好運。
明代文學家方孝孺曾說: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然而善良是對自己內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善良的人之所以選擇善良,并非想要得到什么回報,只是遵從自己善良的本心。
梁曉聲也曾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亦有所不為。心態自然日趨寧靜平和,如盛放的蓮花般自在從容。
不用悲天憫人,不用怨天尤人,安頓好自己的靈魂,在悠悠生命長河中堅守一種善良的美德。世間一切都有因果循環,你只管善良,生命自有回響。
古人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善良的人,種善因、得善果。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便如何回報你;你付出的善良里,藏著你未來的路。
當一份善意從你這里傳遞出去的時候,就是在積極向外播撒善的種子。
把善良傳播給別人,也終將從別人那里收獲善意。
從長遠來看,無論我們對誰好,都是對自己好。
世上所有的福氣,都是一點一滴積攢的善意。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一花一木都在對你微笑,做任何事都充滿順緣,這就是善良的回音。
《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老子所著,為中國哲學的開山之作。
道,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德,是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道德經》統合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修身養性、人生決策、組織革新、企業經營、社會治理等各領域都有一以貫之的啟發意義,因而古來稱“萬經之王“。學習國學智慧,理解中國社會,《道德經》是必修課。

陳本華指出:百人企業靠制度、千人企業靠文化,文化是凝聚人心、提升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文化引領、活動搭臺將成為中心今后及長期發展的管理戰略,玉山所當前開展的讀書沙龍活動值得點贊。
活動現場,陳本華熱情為大家朗誦《道德經——做人只管善良》,并推薦閱讀《寬恕就是愛2》一書,他和玉山所干部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鼓勵大家通過讀書掌握知識,增強自己,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特別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讀書,在單位上營造出支部和諧的黨建環境,為推進中心各項工作作出貢獻。

據悉,本次活動主要分現場朗誦、推薦一本書、分享交流三個環節,來自基層一線的參賽選手朗誦了《中華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祖國,我為你自豪》等愛國詩篇,推薦分享了《陳覺寫給妻子趙云霄的一封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誰的青春不迷茫》《致加西亞的信》等。
參加活動的干部職工結合自身閱讀和工作實際,進行了讀書交流分享。大家認為,通過組織這種沙龍活動,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習慣,也為員工提供了一個交流情感、分享體驗、感知文化的平臺。該支部也將在今后創新活動形式,不定期開展讀書沙龍活動,進一步豐富企業員工文化建設。(胡丹 王慧)
附《道德經》:做人,只管善良
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但至少要善良真誠。
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溫暖身邊的人,照亮世間的路。
《道德經》中說,善者“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事善能”。
心懷善念者,會居住在善良的環境當中,與同樣善良的人交往,說話辦事踏實、靠譜。
所謂善地、善人、善言、善事,并非獨立存在。
《六祖壇經》中說: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以善目觀照萬物,以善心度量世界,以善舉行走人間,人自然變得寬厚博大。
善念驅動善行,善行反哺善念;所到之處即是善地,所遇之人必是善人。
善的表象很柔軟,但它的內核卻充滿著力量。
常言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善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善良會轉化為一種土壤,凝聚成一種氣候,滋養著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
一個人的善,可以帶動身邊更多人的善;對某件事的善待,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善行。
這就賦予每個人一種責任:對于我們身邊的人來說,這個世界是否美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善待他們。
人人都有責任為生活增添愛與善意,把世間變成處處充滿陽光的地方。
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是感受世間種種美好的捷徑。
《道德經》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意思是,天道公正沒有偏私,卻總會眷顧善良的人,善良的人總能得到應有的福報。
世界正在偷偷獎勵善良的人,你永遠不會知道你一個小小的善舉會給你帶來怎樣的好運。
明代文學家方孝孺曾說:存善心者家里寧,為善事者子孫興。
然而善良是對自己內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善良的人之所以選擇善良,并非想要得到什么回報,只是遵從自己善良的本心。
梁曉聲也曾說:“善良不是刻意做給別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時候,善良就是為了心安理得”。
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亦有所不為。心態自然日趨寧靜平和,如盛放的蓮花般自在從容。
不用悲天憫人,不用怨天尤人,安頓好自己的靈魂,在悠悠生命長河中堅守一種善良的美德。世間一切都有因果循環,你只管善良,生命自有回響。
古人云: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善良的人,種善因、得善果。
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便如何回報你;你付出的善良里,藏著你未來的路。
當一份善意從你這里傳遞出去的時候,就是在積極向外播撒善的種子。
把善良傳播給別人,也終將從別人那里收獲善意。
從長遠來看,無論我們對誰好,都是對自己好。
世上所有的福氣,都是一點一滴積攢的善意。
終有一天你會發現,一花一木都在對你微笑,做任何事都充滿順緣,這就是善良的回音。
《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老子所著,為中國哲學的開山之作。
道,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德,是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道德經》統合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對修身養性、人生決策、組織革新、企業經營、社會治理等各領域都有一以貫之的啟發意義,因而古來稱“萬經之王“。學習國學智慧,理解中國社會,《道德經》是必修課。
上一篇:南昌南財務共享中心第三次工作會召開
下一篇:俞毓玲組織赴贛浙所開展心理關懷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