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先鋒】春運保暢“年代秀”在贛浙界梨園站“上演”
發布時間:2017-02-07 11:28:28 信息來源: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南昌南管理中心 瀏覽次數:
2017年春節后返程高峰已在梨溫高速贛浙界梨園站“上演”,保暢先鋒隊是“演員”,司乘人員是“觀眾”,為了讓司乘人員滿意,先鋒隊們在收費廣場上各盡其責、堅守崗位,認真踐行“人等車”服務理念,讓司乘人員快速通過,不在該站多耽擱一分鐘?,F在就來看看梨園站這支由不同年齡段、不同崗位組成的“年代秀”在春運保暢中的點點滴滴。
場景一:50后
50后的一名“老兵”,在贛浙界呆過了15個春運,還有一年就要光榮退休了,他就是贛浙處綜合部一名辦事員李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趁著自己還沒退休,要發揮余熱,要傳遞“正能量”,雖然年齡大了不能在崗亭里收費,但還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到春運時,他總是最積極的參于其中,在車流中穿梭,做交通引導員和解說員。遇到過往車輛拋錨或出現小事故時,他總是沖在前頭,幫助車主解決問題和矛盾糾紛。每天還主動為過往司乘人員和收費員送上熱姜湯,為大家除去冬日里的寒意。有人問:“你年紀這么大,在收費道上忙活來忙活去能吃的消嗎?”他笑笑,“雖然我實際年紀大,但我內心年齡還和你們小伙子一樣,有的是沖勁和干勁,完全能做好本職工作。”說完后,他的身影又在茫茫車流中不知所蹤了。
場景二:60后
60后的一名女“老兵”,贛浙處會計田媛,還有兩年多就要退休了。她在這次春運保暢先鋒隊里主要負責引導車輛和接替通行卡,對一名腰腿都不太好的她來說,工作有一定難度。作為老黨員的她主動請纓,接下工作重任。
在春運期間,她就像個站崗“哨兵”一樣,引導車輛有序通行,不管是風吹還是雨打,她總是面帶微笑。一天下來,她的腰腿酸痛無力,但她還是堅持、再堅持,收工后她整個人都站不住了,要同事扶著走回宿舍休息。第二天,她又精神飽滿的站到了工作崗位上,干著同樣的工作。
場景三:70后
70后的小伙子周平是名老員工了,并且還是一名超3億元的金牌收費員。在這小小崗亭里,周平已經工作十四個年頭了,都記不清在贛浙界梨園站過了多少個春節,不能與家人團圓。今年為了應對春運車流高峰,作為老員工的他又在年初四主動返回崗位,堅守在工作一線。
節后返程高峰開始,他又被安排在廣場限高“龍門架”前做交通指揮員,左手拿話筒,右手持熒光棒,提醒司乘人員按道行駛,就這樣幾天下來,不停地說,手不停的揮動,手臂開始酸痛,牙齦開始發炎紅腫,但他還是依然堅持在崗位上。班長說讓他休息,但他說:“沒事的,我能堅持的住。”就是這樣一個人,用他的行動詮釋“寧可我苦我累,不讓司機等候”使命和責任。
場景四:80后
80后的一名駕駛員謝吉利在贛浙一呆就是十五年,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今年春節也不例外,每天除了例行出車外,其他時間幾乎都在收費道上指揮交通。“春節值班,能保證大家安全出行,過個好年,我覺得很值得,只是沒有時間陪父母、妻兒,感到有些愧疚。”謝吉利說。
節后車流高峰他作為保暢先鋒隊B組的負責人,每天晚上17:30準時到收費廣場主站前的便攜式崗亭負責協調、指揮、引導工作。工作一開始,監控室就用對講機喊到:“謝吉利便攜式崗亭5道沒有浙江卡了、謝吉利便攜式崗亭3道零錢不夠、謝吉利便攜式崗亭1道車子追尾了,收到收到,馬上處理。”他就是這樣不停地在這些便攜式崗亭前跑來跑去,一晚上折騰下來兩腳都有點站不穩了。
特別是2月4日,下大雨,他一直在雨里來雨去引導車輛,衣服鞋子都被雨水打濕了,有輛小車車主說:“小伙子,快到崗亭里避避雨,這樣很容易感冒的。”他笑笑說:“沒事的,你們能快速離開這,我就知足了。”
工作場景五:90后
90后的一對小夫妻,他們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高速人”。在我處工作也有四五個年頭了。聶城新江西樟樹人,愛人吳雨蔓江西上饒人,兩人因高速而結合在一起,并添有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扎根上饒。
年初五一大早,小兩口就與父母和剛滿一歲多點的寶貝告別,奔赴工作單位。一回到單位,小兩口就進入緊張的工作,特別是節后車流高峰,他倆負責便攜式崗亭收費工作,吳雨蔓負責收費,聶城新負責接收通行卡和引導車輛,一天最少在崗十幾小時。2月5日年初九輪到他倆正常休假時,他們主動申請留下加班,說:“把機會留給離家遠的同事吧。”就是這樣一對小年輕,無私奉獻,把高速當成自己的家,無怨無悔!
贛浙界梨園站春運保暢“年代秀”奮戰在春運一線,他們沒有年齡的界線,沒有崗位的區別,舍小家顧大家,為了讓司乘人員走得安全、走得舒適、走得暢通,站好每一班崗。
他們是這樣一群樸實、敬業、文明的高速人,他們共同喊出了一個聲音 “收費站是大家,幫助你我他”。(楊霞)
場景一:50后

50后的一名“老兵”,在贛浙界呆過了15個春運,還有一年就要光榮退休了,他就是贛浙處綜合部一名辦事員李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趁著自己還沒退休,要發揮余熱,要傳遞“正能量”,雖然年齡大了不能在崗亭里收費,但還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到春運時,他總是最積極的參于其中,在車流中穿梭,做交通引導員和解說員。遇到過往車輛拋錨或出現小事故時,他總是沖在前頭,幫助車主解決問題和矛盾糾紛。每天還主動為過往司乘人員和收費員送上熱姜湯,為大家除去冬日里的寒意。有人問:“你年紀這么大,在收費道上忙活來忙活去能吃的消嗎?”他笑笑,“雖然我實際年紀大,但我內心年齡還和你們小伙子一樣,有的是沖勁和干勁,完全能做好本職工作。”說完后,他的身影又在茫茫車流中不知所蹤了。
場景二:60后

60后的一名女“老兵”,贛浙處會計田媛,還有兩年多就要退休了。她在這次春運保暢先鋒隊里主要負責引導車輛和接替通行卡,對一名腰腿都不太好的她來說,工作有一定難度。作為老黨員的她主動請纓,接下工作重任。
在春運期間,她就像個站崗“哨兵”一樣,引導車輛有序通行,不管是風吹還是雨打,她總是面帶微笑。一天下來,她的腰腿酸痛無力,但她還是堅持、再堅持,收工后她整個人都站不住了,要同事扶著走回宿舍休息。第二天,她又精神飽滿的站到了工作崗位上,干著同樣的工作。
場景三:70后

70后的小伙子周平是名老員工了,并且還是一名超3億元的金牌收費員。在這小小崗亭里,周平已經工作十四個年頭了,都記不清在贛浙界梨園站過了多少個春節,不能與家人團圓。今年為了應對春運車流高峰,作為老員工的他又在年初四主動返回崗位,堅守在工作一線。
節后返程高峰開始,他又被安排在廣場限高“龍門架”前做交通指揮員,左手拿話筒,右手持熒光棒,提醒司乘人員按道行駛,就這樣幾天下來,不停地說,手不停的揮動,手臂開始酸痛,牙齦開始發炎紅腫,但他還是依然堅持在崗位上。班長說讓他休息,但他說:“沒事的,我能堅持的住。”就是這樣一個人,用他的行動詮釋“寧可我苦我累,不讓司機等候”使命和責任。
場景四:80后

80后的一名駕駛員謝吉利在贛浙一呆就是十五年,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今年春節也不例外,每天除了例行出車外,其他時間幾乎都在收費道上指揮交通。“春節值班,能保證大家安全出行,過個好年,我覺得很值得,只是沒有時間陪父母、妻兒,感到有些愧疚。”謝吉利說。
節后車流高峰他作為保暢先鋒隊B組的負責人,每天晚上17:30準時到收費廣場主站前的便攜式崗亭負責協調、指揮、引導工作。工作一開始,監控室就用對講機喊到:“謝吉利便攜式崗亭5道沒有浙江卡了、謝吉利便攜式崗亭3道零錢不夠、謝吉利便攜式崗亭1道車子追尾了,收到收到,馬上處理。”他就是這樣不停地在這些便攜式崗亭前跑來跑去,一晚上折騰下來兩腳都有點站不穩了。
特別是2月4日,下大雨,他一直在雨里來雨去引導車輛,衣服鞋子都被雨水打濕了,有輛小車車主說:“小伙子,快到崗亭里避避雨,這樣很容易感冒的。”他笑笑說:“沒事的,你們能快速離開這,我就知足了。”
工作場景五:90后

90后的一對小夫妻,他們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高速人”。在我處工作也有四五個年頭了。聶城新江西樟樹人,愛人吳雨蔓江西上饒人,兩人因高速而結合在一起,并添有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扎根上饒。
年初五一大早,小兩口就與父母和剛滿一歲多點的寶貝告別,奔赴工作單位。一回到單位,小兩口就進入緊張的工作,特別是節后車流高峰,他倆負責便攜式崗亭收費工作,吳雨蔓負責收費,聶城新負責接收通行卡和引導車輛,一天最少在崗十幾小時。2月5日年初九輪到他倆正常休假時,他們主動申請留下加班,說:“把機會留給離家遠的同事吧。”就是這樣一對小年輕,無私奉獻,把高速當成自己的家,無怨無悔!
贛浙界梨園站春運保暢“年代秀”奮戰在春運一線,他們沒有年齡的界線,沒有崗位的區別,舍小家顧大家,為了讓司乘人員走得安全、走得舒適、走得暢通,站好每一班崗。
他們是這樣一群樸實、敬業、文明的高速人,他們共同喊出了一個聲音 “收費站是大家,幫助你我他”。(楊霞)